9月21日,法国在联合国大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之前配资平台导航,内政部向全国各地行政长官下发了一份明确指令:禁止在任何政府建筑物上悬挂巴勒斯坦国旗。
这一禁令立刻引发了争议。根据法国内政部的解释,公共服务必须保持政治中立,市政厅或其他公共场所悬挂巴勒斯坦国旗,等同于法国政府在国际冲突中表明立场,明显违反中立原则。文件还要求,如果市长坚持悬挂旗帜,当地政府必须立刻介入,拒不执行者将被送交行政法院处理。内政部长达尔马宁特别引用了此前的多项法院判例,强调法院已多次要求市政厅撤下巴勒斯坦国旗。
然而,地方政府并未完全服从。一些市长公开表态,将无视禁令,以此表达对巴勒斯坦的声援。
展开剩余77%- 圣但尼市市长宣布,会在市政厅升起巴勒斯坦国旗。
- 南特市市长同样计划在市政厅悬挂旗帜。
- 巴黎近郊圣旺市市长则采取折中方式,打算同时悬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旗,传递和平诉求。
这些举动得到了社会党领导人奥利维耶·富尔的支持,他甚至呼吁全国市长在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当天集体升旗,以示团结。
就在几天前,马克龙总统在社交媒体上确认,法国将在9月22日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。他在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话时表示,这一决定是推动中东和平的重要一步。法国还将与沙特共同主持一场国际会议,讨论“两国方案”的落实。
不过,法国政府面临来自以色列和国内的双重压力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批评法国纵容哈马斯,而马克龙则回应称,承认巴勒斯坦国正是为了削弱哈马斯的影响力。事实上,法国在旗帜问题上早有争议:2024年6月,尼斯市长被要求撤下以色列国旗;同年12月,法院却允许悬挂乌克兰国旗。这种判例差异,使得巴勒斯坦国旗问题格外敏感。
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23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。法国最初普遍支持以色列,但随着冲突加剧,左翼力量逐渐转而支持巴勒斯坦。如今,从议会到地方市政厅,一面旗帜已成为立场的象征。
在国际层面,法国的行动并非孤立。包括英国、加拿大在内的十国准备在联合国会议期间一同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葡萄牙已于9月19日率先宣布承认。9月12日,联合国大会还以142票赞成的多数通过决议,支持“两国方案”。
面对这一趋势,以色列强烈反对,甚至威胁如果西方继续推行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议程,将直接吞并约旦河西岸。内塔尼亚胡还签署协议,推进备受争议的“E1区”定居点计划,并强调“不会有巴勒斯坦国”。对此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警告,不应被以色列的威胁吓倒。
在这场外交浪潮中,美国的态度显得格外孤立。美方明确表示不会参加9月22日的联合国会议。虽然部分民主党参议员提出让美国承认“非军事化的巴勒斯坦国”的议案,但在共和党控制下,几乎没有通过的可能性。
因此,9月22日不仅是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重要时刻,也将成为检验国内政治分歧的窗口:市政厅上空是否会出现巴勒斯坦国旗,将成为法国社会分裂的直观象征。
一方面,马克龙在国际舞台积极推动和平;另一方面,内政部则在国内严格捍卫中立原则。而市长们的“升旗行动”更凸显了社会内部的矛盾。
这场围绕一面旗帜的争执配资平台导航,其实远超象征意义——它触及了价值观、身份认同以及法国在国际秩序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云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